中醫禦寒5招

2009122110:00

中醫禦寒5招

以台灣來說,人體體溫大部分的時間是高於環境溫度,所以會不斷地透過傳導(靠皮下脂肪隔離)、蒸發(出汗)、輻射(表皮靜脈叢的血流)散熱,其中汗腺與表皮血管的收縮是靠交感神經調控。簡單來說,也就是人體隨時處在散熱狀態。

以中醫角度來看「冷」的問題,可分「氣」與「陽」討論。氣,推動身體正常發揮功能,當氣不足時,正常功能自然變弱。陽,是指體內循環,就像是太陽,陽氣少了或弱了,身體就會感覺寒冷。

細胞靠葡萄糖的氧化來產生熱量。所以細胞內葡萄糖的量不足,或者細胞的氧化能力變差,就會有熱量不足的現象,表現的特徵就是「怕冷」。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醫師黃伯瑜表示,「氣虛」是指體內產熱的原料(葡萄糖)不足,身體的推動動力不足;「陽虛」意指當體內原料足夠,身體細胞製造熱的功能卻變差了,身體溫暖的能力變差。

不管氣虛或陽虛,表現的症狀都是怕冷。但若太過勞累,如持續加班或劇烈運動,氣虛怕冷的表現會更明顯,影響腸胃,胃口不好,吸收不佳,身體功能變差。倘若是陽虛,疲累並不會加重怕冷的現象,但低溫時症狀更明顯,容易感冒,身體正常功能不能發揮,如腸胃不佳、容易拉肚子、說話小聲。陽虛加上外界環境變化如天氣變冷或穿得太少,症狀會更明顯。中醫建議,只要出汗,就要立即擦乾或更衣,貪涼吹風或吹冷氣,只是短暫的涼爽,日後容易有病痛,而且表皮循環也會變差。因為熱,表皮毛細孔打開散熱,而熱被風帶走,自然覺得冷,毛細孔就會縮小,這樣會造成交感神經不穩。

想要不怕冷,黃伯瑜認為如果可以減少熱量散失的程度以及加強熱量產生的能力,就會比較不怕冷。中醫採用「益氣」、「補血」、「溫陽」的方式來改善。所謂的「補血」,並非補充血紅素的數量或血液量,而是引導血液重新分布到該去的地方。

另外,在食物挑選上,注意少吃冰水、涼飲、寒性食物如瓜類、白蘿蔔、大白菜、柑橘、香蕉等,雖然冬季是柑橘的產季,但要適度的吃,宜少不宜多,避免冷熱失衡。

黃伯瑜提出,養成運動習慣是最好的禦寒方式,不管運動幾分鐘,重點是自己在運動後的10~20分鐘內,能持續心跳加快、會喘且微微流汗的狀態,這樣可強化心肺功能,血液循環達到末稍的能力良好。像瑜伽、太極、氣功或是游泳都是很好的運動,動作和緩又能有效調控全身氣血,而劇烈運動時,大部分的血液反而集中到頻繁活動的區域。

運動的態度要固定且持續,若以「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心態想要借運動改變體質,那是不可能的。

1.食療

冬天進補最大意義就在於袪寒取暖,麻油雞,薑母鴨都是不錯的補品。若是吃了口乾舌燥、嘴巴破、晚上睡不著,表示火氣大,黃伯瑜建議少吃點或間隔久一點時間再吃。

2.足浴

下肢距離心臟的位置較遠,而且回流需耗費較多的能量;所以當人體的熱能不夠時,就會先犧牲掉末梢的部分,腳就會常常冰冷。反過來說,如果人體的熱能夠多,足以供給末梢循環,那麼腳就不會冷冰冰了。所以說,腳暖了,全身也會跟著暖。

桂枝、細辛、薑,這3味藥材都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而且溫熱效果持久。想要泡腳暖身,可從中擇一取用,以臉盆8分滿的水量,加入3~6克藥材就夠了。記得藥材煮滾後,繼續煎煮10分鐘,讓藥性溶於水,效果更能釋放。(藥材用泡的效果比較差)

3.茶飲

(1) 當歸、黃耆各3錢、枸杞子2錢。

作法:800~1000c.c的水+藥材,煮滾後,繼續煎煮5~10分鐘。將茶當水喝,可補氣補血,改善循環。

(2)吉林參、枸杞子各1.5錢

作法:泡水喝,大概500c.c.。枸杞子有抗氧化的做用,還能提供葡萄糖。

黃伯瑜表示,只要喝一個禮拜,身體怕冷的狀況就能大幅改善,即使不喝茶,身體也都會暖和了。

網站


2008-03-05 12:36:42 補充

4.按摩

(1) 穴位按摩,合谷穴、足三里。

合谷穴可補氣,還可增強免疫力所謂「面口合谷收」,關於頭面疾病都由合谷穴掌管。

足三里補氣效果好,古時讀書人進京趕考,走路走累了,就會多加按摩或針灸,可再多走三里路,由此可見其補氣效果絕佳。

這2穴道對上班族來說極為方便,坐著就可以按摩,力道不需要太大,感覺有點痠脹或微微的痛即可。

網站

2008-03-05 12:37:08 補充

(2) 摩擦生熱,利用雙手互相摩擦產生熱效應,刺激經絡。

手上有經絡通道,左手手指用力從右掌底部向上摩擦到指縫,反之亦然。腳底有經絡和穴道,可以自己diy或請家人幫忙按壓,從近端按摩到遠端,若按摩的姿勢是雙手合掌,同時按壓腳背、腳底,不僅刺激經絡,交感神經也獲得調整。

(3) 經絡導引:1.雙手自然垂下,手掌交疊在肚臍下方(丹田)。2.雙手往前抬高至頭頂處。3.由外向內轉動手掌三次,同時雙手往兩側放下。4.反覆1~3的動作3次後,蹲下、抱膝,再站起來。

網站

2008-03-05 12:37:38 補充

1~4的動作重複3次,能讓身體從上到下的氣血都順暢,且溫熱效果快。

5.生活

(1) 睡前套上具保暖功能的毛襪以禦寒。

網站

2008-03-05 12:37:54 補充

(2) 睡得飽,還要睡對時機。黃伯瑜表示,除了要依中醫理論,晚上11點~凌晨3點走肝膽經,如果這時段得不到充分休息,會引肝臟毛病,導致氣血循環變差,所以黃伯瑜建議,晚上10點就該準備上床就寢,才能在11點進入穩定的睡眠狀態,最遲11點一定要入睡。

(3) 頸部保暖。領口、喉頭胸骨和鎖骨有3處凹窩,中醫認為是外氣進入身體的門戶,不要直接受寒,不然呼吸和身體循環都會變差。

網站

2008-03-05 12:38:59 補充

為什麼有的人冬天不怕冷


  同在冰封雪飄的環境裏逗留,有的人凍得瑟瑟發抖,有的人卻破冰嬉水。怕冷不怕冷,不在年齡,不在胖瘦,不在性別。那些有老有少、有胖有瘦、有男有女的冬泳隊伍就是證明。


  為什麼有的人怕冷,有的人卻不怕冷?最新發現:這與各人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情況有關。


  美國營養學家凡爾德和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教授魯卡斯基做了一個試驗:讓120名中年婦女穿著泳裝,到冷水中游泳,然後對最先感到冷而停泳穿衣的30名婦女和沒有冷感最後上岸的30名婦女進行血液分析和對照,結果發現:有冷感組的婦女,她們血液中甲狀腺素含量平均值比怕冷組的婦女高出1倍多,從而揭示了有些人為何特別怕冷的奧秘。

網站

2008-03-05 12:39:32 補充

現在人們知道,甲狀腺激素有產熱效能,可以加速人體體內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人體的產熱量。據專家測定,1mg甲狀腺激素可產生熱量4 186.8J左右,相當於250 g葡萄糖或110 g脂肪所產生的熱量。甲狀腺激素還能使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加快,從而使體溫增高,增強抗寒能力。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者,產熱少,故對寒冷環境不能很好適應,常需借助產熱飲食和衣著來禦寒。科學研究得知,碘和酪氨酸是甲狀腺製造甲狀腺激素必需的原料,如果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長期缺碘和酪氨酸,便會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肌體的耐寒能力就會大大下降。

網站
  

2008-03-05 12:39:39 補充

為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專家建議,冬天多食海帶、紫菜、海魚等含碘較多的食物,凍豆腐、豆腐皮、大豆、魚子等富含酪氨酸的食物亦可多吃,以為甲狀腺製造甲狀腺激素提供充足的原料。此外,富含脂肪、蛋白質的狗肉、羊肉、牛肉、龍蝦等,食之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加熱能,也有助禦寒。